在全球稳定币的发展进程中,香港与美国宛如两颗闪耀却轨迹不同的星辰,各自探索着稳定币的监管与发展之路,其举措与成果备受瞩目。
美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,在稳定币领域起步较早。2014 年 7 月,Tether 公司推出了第一批挂钩美元的稳定币,并于次年 2 月在交易所正式交易,如今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稳定币。稳定币在美国的发展,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稳定币市场的格局。随着其在跨境支付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,稳定币的影响力与日俱增。为了规范这一新兴领域,美国也在持续完善监管体系。近期,美国参议院通过《2025 年美国稳定币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》,从稳定币的发行、储备管理到消费者保护等方面,构建起较为全面的监管框架,旨在平衡创新与风险,确保稳定币市场有序发展。
而香港,作为亚洲金融创新的前沿阵地,在稳定币监管立法方面后来居上,展现出强大的决心与行动力。2023 年 12 月,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拟订立新法例实施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,开启了稳定币监管的新篇章。2024 年 12 月 6 日,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在宪报刊登,并于 12 月 18 日提交立法会首读。经过多轮严谨审议,2025 年 5 月 21 日,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正式通过,5 月 30 日,《稳定币条例》在宪报刊登,8 月 1 日正式生效。
香港的《稳定币条例》核心在于设立严格的发牌制度。规定任何人在香港开展业务过程中发行法币稳定币,或者在香港及境外发行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,都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。对发行人的资质审核极为严苛,要求申请人须为香港注册法团或认可机构,并具备不少于 2500 万港元的实缴资金,资本实力、风险管理、公司治理结构、内部控制系统等均被纳入衡量标准。在储备资产管理上,发行人必须建立健全机制,确保储备资产与自有资金严格分离,储备资产充足且不少于未赎回及仍流通的稳定币面值,且须为现金、美元或港元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。同时,在反洗钱、反恐怖融资及投资者保护方面,也制定了严格的要求。
从市场格局来看,美国的稳定币市场规模庞大,以美元稳定币为主导,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通,深度融入国际金融交易体系。而香港的稳定币市场正处于起步与规范发展阶段,其稳定币发行旨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,尤其是在与东南亚等地区的贸易中,发挥港元稳定币的优势,降低支付成本,提高交易速度。同时,香港积极探索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点,计划通过与内地监管机构合作,强化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,促进稳定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应用。
香港与美国在稳定币的监管与发展上,虽路径不同,但目标一致,都是为了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,有效防范风险,保护投资者利益,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。未来,随着两地稳定币市场的持续发展,它们之间的经验交流与互动,有望为全球稳定币监管与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