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稳定币一览表:现状与展望

 

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中与法定货币或其他储备资产挂钩、以维持相对稳定价值的特殊存在,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。中国虽在国家层面尚未发行统一的稳定币,但在部分地区和项目中,稳定币的探索与实践正有序推进。

香港地区的稳定币进展

香港作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,在稳定币监管与发展方面走在前列。2025 年 5 月 21 日,香港立法会通过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,并于 5 月 30 日刊宪正式立法,8 月 1 日起生效。该条例设立了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,规定任何人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,或发行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,都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。持牌人需遵循储备资产管理及赎回等严格规定,包括妥善分隔客户资产、维持健全稳定机制,以及按面额处理稳定币持有人的赎回要求。

在此框架下,多家机构积极布局。2024 年 7 月,香港公布首批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名单,涵盖 5 家机构。其中,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币链科技(香港)计划发行的稳定币定位为服务全球企业及个人的支付基础设施,目前已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,测试场景包括跨境支付、投资交易、零售支付等。圆币创新科技则计划于以太坊上发行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 HKDR,并已与数位资产托管供应商 Cobo、跨境支付公司连连国际、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HashKey Exchange 达成合作,还于 2024 年 9 月获得 780 万美元融资。另外,渣打银行(香港)、安拟集团、香港电讯选择联合申请,三方达成协议成立合资公司,期望申请牌照发行港元稳定币,在合作分工上,渣打银行凭借环球市场经验助力合资公司应用银行基建及管治;安拟集团负责开发 Web3 生态应用场景;香港电讯利用手机钱包专业知识提升支付体验。

内地对稳定币的态度与相关现象

在内地,稳定币的发展受到严格监管。2025 年 7 月 7 日,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,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。一些不法机构借 “金融创新”“数字资产” 之名,利用公众对稳定币的认知不足,通过发行所谓 “虚拟货币”“虚拟资产”“数字资产” 吸收资金,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,此类行为扰乱经济金融秩序,易滋生多种违法犯罪活动。

不过,在跨境贸易等领域,稳定币的应用也引发关注。有传言称义乌已有超 3000 家商户使用稳定币收款,月流水破 10 亿美元。但实地调研发现,义乌大多数商家并未使用稳定币跨境支付,仅个别商户有此操作。上市公司小商品城表示积极探索利用金融科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,稳定币等创新支付工具有潜力为全球客商,特别是中小微企业,提供更高效、低成本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,但目前公司未掌握稳定币在义乌市场的使用情况及相关数据,旗下跨境支付平台 “义支付”(Yiwu Pay)将持续关注稳定币法规进程,待法规明确后积极评估并申请相关业务。

虽然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稳定币格局,但香港地区的积极探索以及内地对稳定币应用的谨慎观察与监管,都为未来稳定币在中国的合规、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。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,稳定币有望在跨境支付、金融创新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,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