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密货币挖矿概念的炒作下,各类打着 “高收益”“低风险” 旗号的挖矿 APP 层出不穷,“诺贝尔挖矿 APP” 便是其中之一。然而,此类以 “诺贝尔” 等知名 IP 命名的挖矿应用,多为借噱头行诈骗之实的陷阱,切勿盲目下载参与。
所谓 “下载渠道” 的隐蔽性与风险性
与正规 APP 可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不同,“诺贝尔挖矿 APP” 往往无法在华为、苹果、小米等主流应用商店上架。其所谓的 “官方下载链接” 多通过微信群聊、朋友圈、陌生短信或小众网站传播,甚至要求用户扫描不明二维码下载。这些渠道缺乏平台审核,下载的安装包可能被植入恶意程序,不仅会窃取用户手机中的通讯录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,还可能导致设备被远程控制,引发财产损失。此外,部分诈骗分子会伪造 “官方网站” 提供下载入口,但这些网站域名多为杂乱无意义的字母组合,且无 ICP 备案信息,一旦用户点击下载,便踏入诈骗圈套。
虚假 “挖矿流程” 背后的诈骗套路
若用户不慎下载 “诺贝尔挖矿 APP”,注册登录后通常会看到 “新手任务”“算力购买”“邀请返利” 等模块。诈骗分子会以 “免费赠送算力”“首日挖矿即返现” 为诱饵,吸引用户完成实名认证 —— 要求上传身份证、银行卡照片,甚至进行人脸识别。而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获取,可能被用于电信诈骗、洗钱等违法活动。完成认证后,APP 会显示 “挖矿收益”,但用户若想提现,往往被要求 “缴纳押金”“购买高级算力包” 或 “邀请一定数量好友注册”。当用户投入资金后,要么无法提现,要么 APP 直接闪退、无法打开,诈骗分子则卷款跑路。此类套路与此前曝光的 “ONE 币挖矿”“量子挖矿” 等诈骗模式如出一辙,本质上是利用用户的投机心理实施非法集资。
法律红线与风险警示
从监管层面看,我国明确禁止任何虚拟货币挖矿及交易相关活动。2021 年 9 月,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活动的通知》,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 “淘汰类产业”;2023 年,央行等部门再次强调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“诺贝尔挖矿 APP” 的挖矿、代币发行等行为,已涉嫌违反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》《刑法》中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、诈骗等规定,参与其中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
面对 “诺贝尔挖矿 APP” 这类诱惑,务必牢记 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。切勿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下载此类应用,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及资金。若发现疑似诈骗的挖矿 APP,可向市场监管部门、网信办或公安机关举报,共同维护金融安全。远离虚拟货币挖矿陷阱,才是保障财产安全的正确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