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市场表现回溯,Pi 币上线初期价格如过山车般刺激。2025 年 2 月上线首日,价格一度冲高至 1.97 美元,随后却在短时间内暴跌超 50%。截至 2 月 24 日,价格回升至 1.6 美元,市值突破 100 亿。到了 3 月,受每月超 1 亿枚代币解锁及流动性不足影响,价格从高点 3.14 美元一路狂泻,至 3 月 31 日已跌至 0.7168 美元,跌幅达 77.2%。进入 5 月,据 CoinMarketCap 数据,约 69.9 亿枚 Pi 币在市场流通,而其总供应量上限为 1000 亿枚。如此巨量供应,对后续价格构成潜在下行压力。
在估值模型构建上,可参考同类加密货币表现。若对标具有社群驱动特性的狗狗币(Dogecoin),以狗狗币当前 400 亿美元市值为基准,在 Pi 币完全稀释市值(FDV)达 1000 亿美元情况下,Pi 币价值或可达 4 美元。若 Pi 币能挺进加密货币市值前 50 名,对标当前第 50 名的 POL(市值 27 亿美元),其代币价格将落在 0.27 美元;若进入前 100 名,对标 XTZ(市值 9.2 亿美元),Pi 币价值约 0.092 美元。但这仅是理论推算,实际市场受多种复杂因素左右。
市场供需层面,Pi 币流通量与需求量的博弈主导价格走向。当下,早期矿工积累的大量 Pi 币在主网上线后集中抛售,显著增加市场供应。且未来一年内预计超 16 亿枚 Pi 币解锁,价值约 14 亿美元,若需求端无法同步扩张吸纳,价格必然承压。而需求侧取决于投资者信心与应用场景拓展。一方面,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活跃持币用户的交易行为是关键,若多数选择长期持有,配合外部资金流入,Pi 币市值有望冲击百亿美元量级,价格或站稳 1 - 3 美元区间;反之,若抛售潮涌现,供过于求,市值恐仅能维持在十亿美元级别甚至更低,价格跌破 1 美元。
从应用生态角度,Pi 币生态尚处萌芽阶段。目前基于 Pi 构建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(dApp)屈指可数,除点对点交易外,在支付、游戏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等领域进展缓慢,导致实际应用需求匮乏。若后续能大力开发应用场景,吸引更多用户在实际场景中使用 Pi 币,将有效提升其内在价值与市场需求,为估值提升提供支撑。
此外,交易所上市情况也极大影响 Pi 币估值。当前,Pi 币未在币安、Coinbase 等头部交易所上线,严重制约其流动性与新投资者入场。若未来成功登陆这些主流交易所,大量新资金涌入,将有力推动价格回升。
技术指标也为 Pi 币估值预测提供线索。价格图表中,“下降扩展楔形” 这一看涨形态显现,若有效,预计到 2025 年 4 月价格或触及 1.19 美元,较当前有 45% 涨幅。若能突破 1.30 美元阻力位,恢复看涨趋势,更有分析师大胆预测价格有望飙升至 3.5 美元。但需注意,技术指标并非绝对,市场瞬息万变,随时可能因突发因素改变走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