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底层技术,其价值已被全球多数国家认可,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明确且积极,从政策支持到落地应用均展现出对这项技术的高度重视。
国家层面早已释放出认可信号。2019 年 10 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,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,明确主攻方向,加大投入力度,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。这一讲话为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,奠定了国家认可的基调。
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。“十四五”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区块链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,要求推动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各部委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,工信部发布《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》,明确技术发展路径;央行推动数字人民币研发,其底层技术便基于区块链;证监会探索区块链在证券交易、清算等领域的应用,提升市场效率。地方政府同样积极响应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设立区块链产业园区,提供资金扶持和人才政策,推动技术落地。
在应用场景方面,区块链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官方认可并规模化应用。政务领域,全国多地政务服务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,实现社保、不动产登记等数据上链,提升办事效率和数据可信度。例如,深圳 “i 深圳” 平台利用区块链实现学历证明、房产证明等文件的跨部门共享,办理时间缩短 80% 以上。金融领域,央行数字货币(数字人民币)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,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试点,覆盖消费、政务缴费等场景;供应链金融中,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,蚂蚁链、微众银行区块链平台帮助超百万家企业获得贷款。
监管层面的规范恰恰体现了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与引导。我国并非禁止区块链技术,而是针对虚拟货币炒作等乱象加强监管,划清技术应用与非法金融活动的界限。2021 年 9 月,多部门联合发布公告,明确指出区块链技术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,严禁利用区块链从事代币发行融资、炒作虚拟货币等活动。这种 “鼓励技术创新 + 防范金融风险” 的监管框架,既保护了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,也避免了技术被滥用。
国际合作中,我国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全球治理,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在跨境贸易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推广区块链应用。例如,中国与新加坡合作搭建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,简化通关流程,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,这一实践得到国际社会认可。
从政策导向、应用落地到监管规范,都清晰表明国家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。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不可篡改、分布式记账等特性,在提升效率、保障安全、优化治理等方面的价值已被充分证实。国家的态度是鼓励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创新发展,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,而非否定这项技术的潜力。未来,随着技术不断成熟,区块链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。